重庆市潼南区推广机械化种植

新闻热点 2025-09-15 00:27:24 96313

原标题:重庆市潼南区推广机械化种植——农机上丘陵,重庆植“农民专家”也行(三夏进行时)

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柿花村,市潼农机穿梭在田间。南区先人后己网远看寻常,推广凑近一瞧,机械这些农机怎么和别地见到的化种不太一样。

农户王航从驾驶室探出头来:“老陈改造的重庆植农机真行!”

“这是市潼我们的四合一旋耕机。”陈伟介绍。南区作为远近闻名的推广“农民专家”,他和团队改造好的机械一台台农机,开上山地丘陵。化种

为何要改造农机?重庆植先人后己网

“潼南山地丘陵多,有农户反映,市潼农机不好开上去,南区开上去也不好用。”陈伟萌生了改造农机的想法,先从结构简单的犁开始。

两块废铁皮、几颗铆钉,焊在一起就是一个起垄犁。听着简单,却很管用。“把起垄犁固定在机器上,作业时犁尖斜插地面,就能拖出整齐的垄沟。”在农机改造基地,陈伟边比划边说,“一组3个起垄犁,只要600元,加在旋耕机上,就又能旋耕又能起垄。”

起垄犁几经迭代,在丘陵地区派上了大用场,乡亲们反馈好,陈伟的干劲更足了。

“人工用锄头一个一个打完穴,还要再一个一个去施肥,效率低,要是能机器自动进行就好了。”与种粮大户交流,陈伟又有了新点子,“能不能让农机成为‘多面手’,‘包办’更多农活?”

掀开四合一旋耕机的发动机舱盖,陈伟指着加装的零部件说:“‘多面手’的秘诀,就在这里。”起垄辊后方加上一根布满尖角的滚轮,是用来打穴的,“滚轮一圈5个尖角,错位分布2排,滚一圈就能打10个穴,效率翻倍还不容易卡土。”陈伟接着往上一指,滚轮上方是加装的小电机,一启动,肥料就自动滑进打好的穴里。出肥槽口处还安装了滑片,也能由电机控制。“想要多出点肥,滑片往外一拨,槽口就能变大。”他说道。

“四合一旋耕机是根据本地作物种植的行距改造的,集旋耕、起垄、打穴、施肥功能于一体,农户不用分别购买农机,效率提升不少,费用差不多减半。”陈伟说,原先使用小型手扶式微耕机,一天耕5亩地,费用200元;而用四合一旋耕机,一天就能耕50亩地,费用1000元。

小改造,大成效。今年,潼南的3万亩白菜和长白萝卜田,都用上了陈伟所在合作社的设备,农机订单源源不断。

傍晚,培训课在田间开讲。20多位农户围坐,陈伟拆开一台故障旋耕机:“传动皮带松了就打滑,大家使用时要勤检查。”

“机子上的施肥槽总堵,啷个办?”有人提问。

“把进料口改成锥形,这样一来,上面推着下面,流动性更好,就不容易堵了。”

“我们还要改造更多农机,并把农机技能培训持续办下去,让乡亲们用上好农机,会用好农机。”对于未来,陈伟满是期待。

【编辑点评】“馒头山,鸡窝地,扛着锄头种玉米。”这曾是重庆一些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。当地地形起伏大,适用农机短缺,陈伟这样的“农民专家”,因地制宜对农机改造升级,助力“斗笠丘”成为好农田。在我国,丘陵山区耕地面积约占1/3。让农机开上山坡,既靠“农民专家”贡献智慧,更需要专业的农机企业瞄准农业生产急需,推出更多适配山地的小微农机,让乡亲们有机可用、有机好用,实现增产增收。

本报记者 王欣悦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05月31日 第 02 版)

(责任编辑:李冬阳)

本文地址:http://yibin.jn5208.com/news/766b78098453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《大美山河 新乡村》诗歌朗诵会在长沙举行

“健康丝路”为上合注入新动力

光明时评频道原创稿件投稿公告

美国“大而美”法案是如何弄巧成拙的?且听英国气候专家一一道来

好评中国·好作风领社风丨结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满园硕果

友情链接